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 进入公众号

所在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中国槟榔

中药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2020-04-16 分享到: 浏览量:

孙露1,宋海波2,张力1,黄举凯1,王景霞3,杨晓晖1

孙桂波4,高学敏3,孙晓波4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100078;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北京100045;

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摘要  该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槟榔的本草文献溯源及考证、古今文献毒性记载、临床不良事件案例、近年来相关毒性实验研究及食用与药用槟榔安全性风险差异等关键点,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分析,并对常用槟榔临床安全性病例报告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了与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相关病例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风险因素,笔者提出药用槟榔的临床不良事件较少并具有可控性,但临床应用时仍应严格规范使用并合理配伍,同时加强安全性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更好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关键词  槟榔;不良反应;安全性评价;风险控制  DOI:10.19540/j.cnki.cjcmm.20170919.014

槟榔Areca catechu L.,别名槟榔子、宾门、仁频等,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中药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去除果皮,取出种子后干燥即得。其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和疟疾,用法用量为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目前该药及其成方制剂四磨汤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也备受重视。本文从源流品种、古今文献记载和相关毒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针对目前临床应用和存在的安全性研究问题现状,提出相关控制风险措施。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

中药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系统评价_孙露.pdf

 

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元)

更多>>

槟榔果

发布时间: 元/斤

地头平均价格

收购平均价格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琼ICP备20000520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