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 进入公众号

所在位置:首页 - 种植加工 - 深加工

食用槟榔加工工艺及其化学与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2020-04-16 分享到: 浏览量:

邓建阳   蒋雪薇   许延涛 卢克强

1.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114 2.湖南皇爷食品有限公司,湖南 湘潭 411207

摘要:论述目前食用槟榔加工主要采取的工艺方法、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化学及微生物污染风险,阐述目前槟榔加工过程中  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指出未来食用槟榔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食用槟榔;加工工艺;质量安全风险

槟榔果(Arecanut),又名槟门、突门、洗瘴丹、菁仔等,为槟榔树成熟的果实。在中国,槟榔主要产自海南、台湾及云南等省份。其中,海南产量占大陆地区总产量的99%,且种植面积及产量还在不断地扩大,槟榔种植已成为海南仅次于橡胶的第二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销售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南食用槟榔加工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加大,行业产值从2011年的8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00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7%。据统计,截止到2015年,湖南从事槟榔加工的规模企业超过50家(不包括海南的槟榔烘干企业),年产量超过2.5*105t。随着槟榔消费市场的扩大及企业生产力的加强,这些数值还将不断地扩大。可以说,槟榔加工已经成为海南省种植业及湖南食品深加工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食用槟榔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也开始对食用槟榔安全风险及其管控开展了研究。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


食用槟榔加工工艺及其化学与微生物污染研究进展_邓建阳.pdf

 

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元)

更多>>

槟榔果

发布时间: 元/斤

地头平均价格

收购平均价格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琼ICP备20000520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