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华创槟榔网! 进入公众号

所在位置:首页 - 种植加工 - 种植

槟榔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 Alternate Text 发布时间:2020-04-17 分享到: 浏览量:

车海彦 曹学仁 禤哲 罗大全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槟榔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黄化病已成为海南省槟榔生产中最大的限制因素,但对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一直存在争议,造成传染性的黄化病仍在海南不断发生蔓延。本文对如何正确识别传染性的槟榔黄化病、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防控方法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更好的控制海南槟榔黄化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槟榔;黄化病;防控手段

槟榔(ArecacathecuL.)是海南省第二大特色经济作物,为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位于我国四大南药之首。目前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已达149.49万亩,种植及初加工产值约287.3亿元,是海南省近230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海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南槟榔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了农民种植槟榔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槟榔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黄化病问题已成为海南省槟榔生产中最大的限制因素。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约80万亩,在琼海、万宁、陵水、保亭和三亚等主栽区均有发生,造成槟榔产量大幅度下降,且扩散蔓延速度快。近5年来,每年以3万~5万亩的速度扩散,许多农民谈病色变,甚至丧失种植管理的信心,黄化病灾害逐年加重,轻者减产10%~20%,重者达50%~60%,造成局部地区毁种失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黄化病损失20亿元以上,严重影响农民的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槟榔黄化病(ArecanutyellowleafdiseaseAYLD1914年首次在印度的Kerala发现。1978年,印度学者通过电子显微镜在出现黄化症状的槟榔韧皮部中发现植原体(phytoplasma),认为槟榔黄化病是由植原体引起。我国1981年在海南屯昌药材场和万宁南林镇发现黄化病为害,限于当时研究手段的限制,认为该病是一种缺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可以恢复正常。但是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的逐渐增加,黄化病在新种植区蔓延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再次引起重视,国内相关研究单位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等方法证实,海南槟榔黄化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植原体是引起槟榔黄化病的病因,并建立了病原的快速检测体系,给科学防控黄化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而对海南槟榔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一直存在争议,正确认识黄化病的传染性及为害的严重性,统一思想,对科学防控好海南槟榔黄化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

槟榔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0326.pdf



槟榔市场交易行情单位(元)

更多>>

槟榔果

发布时间: 元/斤

地头平均价格

收购平均价格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海南华创槟榔研究院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备案号:琼ICP备20000520号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中机海南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