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海南的槟榔
发布时间:2020-04-01
分享到:
浏览量:
颜炳稳(北京景山学校海口分校570311)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摘下谁先尝……”,一首优美浪漫的现代湖南情歌使南国佳果———槟榔声名远扬,还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槟榔并不产在湖南,其主要产地之一是海南。
槟榔(Arecacatechu)属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茎为青绿或灰褐色的圆柱形,挺直而不分枝,一般高10~20米,胸径10~20厘米。茎上有明显的环状叶痕。茎的顶端聚生7~10片、长1。5~2米的羽状复叶。叶基有长叶鞘环抱。黄绿色的肉穗花序长约20~30厘米,有分枝。每个花序的上部着生2000~3000朵雄花,基部和花序轴上着生300~400朵雌花。核果多为长椭圆形,长3~6厘米,大者可达10厘米以上。花萼宿存。外果皮革质光滑,较薄,幼嫩时青绿色,成熟后橙黄色;中果皮为厚约0。5厘米的纤维层;内果皮是坚硬致密的木质,内含种子1枚。种子由淡黄或浅红棕色的膜质种皮、肉质乳白色的胚乳和胚组成。槟榔是一种药用植物,经济价值很高,被列为五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沉香)之首。其果、种子、皮、花均入药。槟榔种子的商品名为榔玉,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成分为槟榔碱(含量约为0。5%),是驱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绿虫、姜片虫、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疗效俱佳。它还具有消积导滞、行气利水的功能,是治积食气滞、腹胀、便秘、痢疾、脚气病等症的良药。其果皮(榔壳)称大腹皮,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其皮可治皮肤生疮,有“洗瘴丹”的别称。花苞俗称大肚皮,可治腹水,有健胃、散气滞、止霍乱之疗效。槟榔全身是宝,除药用外还有多种功能。未成熟的果皮用于提取鞣料单宁,供制皮革、染料和药物。加工后的果皮是轻纺工业的原料,可制成优质纤维隔板、绝缘材料或填充物,也可编织毛毯、提取黑色染料。老的树干通直坚韧,可做房屋梁柱、板材或家具、乐器用材。叶鞘可制刷具扫帚,经久耐用。此外,槟榔树形美观别致,是具有热带情调的风景树。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