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黄化病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4-15
分享到:
浏览量:
沙林华,周亚东,张先敏,杨枝林,徐建辉,罗湘粤,赵光国
(1.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海口 571100;2.海南省林业厅,海南海口 570203;3.海南省屯昌县林业局,海南屯昌571600)
摘 要:为有效地控制黄化病的发生发展,并开展深入研究,对槟榔黄化病的症状特征,发生发展,病原及传播途径以及的防治研究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槟榔黄化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1 文献标识码:A
槟榔(Areca catechu)属于棕桐科多年生常绿乔木,是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居民生活中的一种常用中药材,原产东南亚,主产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中国等国家。槟榔在我国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除作为热带园林绿化树种外,还是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被列为四大南药(槟榔、砂仁、益智、巴戟)之首,经济价值很高。现代医学对槟榔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槟榔种子中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成份为槟榔碱,是很好的收敛剂,有抑菌、抗病毒、防龋,驱虫、消化积食、去水肿、消脚气、抗高血压等功效。目前在我国的海南、湖南、江西、台湾等省区许多民众将其作为嗜好品。海南岛是我国槟榔的主产区,占总产量的99%。据海南省农业厅有关人员估计,到2010年,海南岛槟榔原料产值可达30多亿元汇。槟榔产业已成为海南热带作物的第二大产业,是海南东部、中部和南部山区200多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槟榔病害有40多种,其中槟榔黄化病(Yellow Leaf Disease,YLD)是危害槟榔的最重要病害。植株发病后生势衰弱,苗期感病后不能开花结果,成龄树感病后落花落果,减产70%~80%。该病在印度、中国等部分槟榔生产国危害蔓延,目前已从海南的屯昌县蔓延到万宁、琼海、陵水、定安、琼中、三亚、海口等县市,面积达2000hm2。槟榔黄化病由植原体引起,至今尚无抗病品种和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海南的槟榔生产、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和旅游业构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更好的对有效防控槟榔黄化病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本文总结了当前已有的关于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发展,病害特征,病原检测,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结论和成果。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