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食用槟榔加工现状及其行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分享到:
浏览量:
田星1,2 李宗军2 吴念3 张译文1 张越1
(1.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南 长沙 401208)
(2.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7)
摘要:基于我国湖南地区丰富的槟榔资源以及食用人群较大,本文在分析传统槟榔加工工艺和槟榔本身活性成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地区的槟榔行业现状,据此综合分析之后对食用槟榔行业的发展提出问题与展望。为日后食用槟榔在健康食品产业的深入研究及槟榔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槟榔;加工工艺;行业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7)12―0377―02
前言:槟榔又名仁频、洗瘴丹、宾门药饯、大腹子,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植物,为常绿乔木。其原产地为马来西亚,常栽培于阳光充足、湿度大的林间地上。槟榔目前的主要产地分布于亚洲如印度、中国、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其中中国引种槟榔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海南、台湾和湖南是我国槟榔的主要产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也有少量的种植。据统计,海南和湖南的槟榔种植面积、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槟榔的果实是仅次于尼古丁、乙醇和咖啡因的世界上第四种被广泛食用的嗜好品,常以槟榔咀嚼块的形式进行消费,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良好的咀嚼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原文详见下方附件: